沉香文化   |   2018-11-02

花间一炉香(一)


世人皆爱美,爱香,爱各种让人身心舒畅之物。

前几日机缘巧合之下,读了孟晖老师的《花间十六声》,顿感生活中真是处处皆有美,如我等凡人自是缺少了那一双慧眼。全书以《花间词》及相关诗词中描绘的十六种古代日常生活中的小物,展现出了古代女性对生活的态度。在那样一个可以说是物质匮乏的年代,却能用着在今天看来都可以用精致来形容的物件,足见人之智慧是无穷的!

在这十六件小物中,提到最多的就是各种与香有关的物件。熏笼,香兽与香囊,帐中香以及古人谓为隽永的红袖添香中的“添香”。

至汉代时期,熏香已经在贵族阶层中盛行,不仅出现了专门用于熏香的熏炉,而且各类配套产品也很完善。熏笼就是其中之一。

熏笼,一般都是用竹片编成,且形状大致为敞口的竹笼。将其放在熏炉或者炭火盆上可熏香、熏衣、熏被。虽然现在短短十数字就将这一物件的作用介绍清楚了,但在当时,熏衣的过程可是很有讲究的。从北宋洪刍的《香谱》中,可窥见一二。“凡熏衣,以沸汤一大瓯置熏笼下,以所熏衣物覆之,令润气通彻,贵香入衣也。······熏讫叠衣,隔宿衣之,数日不散。”

上图为马王堆出土的竹熏笼

香兽,即为兽形的香炉。洪刍在《香谱》中也有提及,“香兽,以涂金为狻猊、麒麟、浮鸭之状,空中以燃香,使烟自口出,以为玩好,复有雕木埏土以为之者。”

当时的上层阶级多以此来装点生活,图的就是一个趣味。

然而在易安居士的笔下,则笼罩着淡淡哀愁。“薄雾浓云愁永昼,瑞脑消金兽。”香兽中飘散出的香气,也不能拂去那裹挟着愁烦的薄雾。将女子在佳节愈加思念丈夫的孤寂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。

帐中香,顾名思义,即为在帐中熏的香。可能是白日午睡时,在床帐内的金鸭里焚的安神助眠香,达到更好的休息效果;也可能是书房内的帘帐之中点的提神醒脑香,以便更好的品读诗文。不过虽然用处不同,但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用的制作精良的帐中香,不仅原料昂贵,做法也很复杂。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上层阶级对生活品质的追求。

焚香本就是一件雅事,古代闺阁女子大都以此为趣。衣食无忧的妇人们皆以重金置办焚香的器物,各种精美的焚香物件自然需搭配各类不俗的香品,而香料在古代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。